当前位置:首页 > 其他资料 > 链表栈实现指南:从基础到实践

链表栈实现指南:从基础到实践

1个月前 (06-20)其他资料171

一、简介和特点

链表是一种使用链表实现的栈数据结构,遵循后进先出(LIFO)原则。本文实现的链表栈通过动态内存分配节点,避免了数组实现的固定大小限制。

主要特点‌:

  1. 1.动态大小:无需预先分配固定空间

  2. 2.高效操作:入栈和出栈都是O(1)时间复杂度

  3. 3.内存效率:只分配实际使用的节点

  4. 4.简单接口:提供基本的栈操作

  5. 5.指针链接:使用指针维护栈结构

二、与其他实现的优点

相比数组实现的栈,这种链表实现有以下优势:

  1. ‌1.无大小限制‌:可以动态扩展,不会出现栈满情况

  2. ‌2.内存灵活‌:只在需要时分配节点内存

  3. ‌3.高效删除‌:出栈操作直接释放内存

  4. ‌4.实现简单‌:不需要处理数组扩容/缩容

  5. ‌5.更少浪费‌:没有未使用的预留空间

三、实现步骤解析

  1. ‌1.定义节点结构‌:创建包含数据和next指针的节点

  2. ‌2.初始化栈结构‌:构造函数初始化top指针

  3. ‌3.实现入栈操作‌:

    • 创建新节点

    • 将新节点链接到栈顶

    • 更新top指针

  4. 4‌.实现出栈操作‌:

    • 保存当前top指针

    • 更新top到下一个节点

    • 释放原top节点内存

  5. ‌5.实现查看操作‌:

    • 返回top节点数据

四、完整代码和注释

#include<iostream>
using namespace std;

// 链表节点结构
struct node {
    int data;    // 存储的数据
    node* next;  // 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
};

// 栈类
class Stack
{
private:
    node* top = new node; // 栈顶指针
    
public:
    // 入栈操作
    void add(int data)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node* tmp = new node; // 创建新节点
        tmp->data = data;     // 设置节点数据
        tmp->next = top;      // 新节点指向原栈顶
        top = tmp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// 更新栈顶指针
    }
    
    // 出栈操作
    void del()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node* tmp = top;  // 保存当前栈顶
        top = top->next;  // 栈顶指向下一个节点
        delete tmp;       // 释放原栈顶内存
    }

    // 查看栈顶元素
    int select()
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return top->data; // 返回栈顶数据
    }
};

五、总结

本文介绍了一种链表实现的栈数据结构,通过详细的代码注释和分步解析,展示了栈的基本操作实现。链表栈在动态性和内存效率上有明显优势,适合需要频繁入栈出栈且数据量变化大的场景。理解这种实现方式对于学习更复杂的数据结构有重要意义。

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

分享给朋友: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